文章來源: | 文章類型:原創 內容分類:新聞 |
|
王亞平會長在第八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
2021國際金融創新與合作論壇致辭
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會長
國務院參事室國際戰略研究中心研究員 王亞平
(2021年9月4日)
尊敬的姜增偉部長,尊敬的巴林駐華大使安瓦爾·艾勒阿卜杜拉閣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下午好!
歡迎大家來到第八屆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參加“2021國際金融創新與合作論壇”。我謹代表本次論壇的主辦單位——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對各位嘉賓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向關心與支持中國建設發展,積極推動國際金融和經貿合作的各國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是與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等并列的重大國際展會,是全球唯一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型的服務貿易平臺。習近平主席在2021年中國國際服務貿易交易會全球服務貿易峰會上致辭指出:“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的重要組成部分和國際經貿合作的重要領域,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們愿同各方一道,堅持開放合作、互利共贏,共享服務貿易發展機遇,共促世界經濟復蘇和增長?!?/p>
中國自改革開放40多年來,一直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開放的大門越來越大,開放的層次越來越深。真如國家商務部王文濤部長最近指出的,我們要“始終堅持擴大對外開放,以高水平開放促進高質量發展。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高質量的發展必須有高水平的開放相匹配?!?/p>
伴隨我國全面改革開放的進程,中國金融改革開放已實現了從無到有、從有到優的發展狀況。特別自2001年12月我國加入世貿組織以來,中國金融業開始從政策開放,發展到制度性開放,組成中央銀行、政策性銀行、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地方性商業銀行的新格局,逐步取消外資銀行經營人民幣業務的地域限制,頒布《境外金融機構投資入股中資金融機構管理辦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外資銀行管理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法規,拓展了我國金融機構的視野,提高了我國金融機構的管理和服務水平,培育了一批金融行業專門人才,為我國社會經濟健康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本屆服貿會上金融改革又有新亮點,前天習近平主席宣布:“我們將繼續支持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深化新三板改革,設立北京證券交易所,打造服務創新型中小企業主陣地?!北本┳C券交易所的上市公司將由創新層產生,與滬深交易所錯位發展。
進入后疫情時代,隨著中國經濟的迅速復蘇,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建設將不斷推進,中國金融改革勢必進入新的發展階段,世界經濟也將獲得新的發展機遇。為進一步推動國際金融行業的良性發展,推進國際產業金融合作,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打造金融領域開放的新高地和擴大對外合作的新平臺,我們在本屆服貿會上主辦以“創新金融服務,助力經貿發展”為主題的“2021國際金融創新與合作論壇”。論壇將邀請中外重要嘉賓致辭,專家學者作主旨演講,還要安排交流發言和圓桌對話。大家將圍繞“金融產業數字化”、“發展綠色金融”、“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貿易逆差”和“中國——海灣國家金融合作”等議題開展深入交流和討論。我們期望此次論壇能夠聚焦全球金融行業發展的新熱點,探索創新金融服務,助力經貿發展的新路徑,為推動金融行業改革提升,更好服務國家發展大局和國際經貿合作出謀劃策,貢獻智慧。
我們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是經國家民政部批準登記注冊的全國性對外經濟貿易行業財務會計學術團體,主管部門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學會以服務政府,服務會員,服務企業,服務祖國商務事業為宗旨,積極開展外經貿財務會計及相關理論研究,財經政策宣傳,財會人員培訓,組織相關業務交流,舉辦研討會、大型論壇和貿易投資促進活動等。近年來學會在自貿區港建設研究、對外貿易數字化、國際化企業合規等領域進行了開拓性的理論研究和宣傳促進工作,取得了豐碩成果。在去年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學會協助舉辦 “2020產業投資與國際金融合作論壇”,取得良好效果。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愿意與境內外政府部門、工商組織和研究機構開展緊密合作,持續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間的經貿合作與往來,攜手國內外政商產學各界朋友,為祖國外經貿事業發展,為國際社會共同繁榮昌盛積極貢獻力量!
本次論壇由我們中國對外經濟貿易會計學會與北京市“兩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中國歐洲經濟技術合作協會、中誠通國際投資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由北京聯合絲路國際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等具體承辦。有關同志為論壇的籌備和組織付出了辛勤的努力和勞動,在此我一并表示衷心的感謝!
最后預祝我們今天的“2021國際金融創新與合作論壇”取得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類型:原創”的所有作品,其版權屬于商務部網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注明:“文章來源:商務部網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類型:轉載”、“文章類型:編譯”、“文章類型:摘編”的所有作品,均轉載、編譯或摘編自其它媒體,轉載、編 譯或摘編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轉載使用時必須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來源,并自負 法律責任。